溫州幾十元一個監控攝像頭隨處可買 私人監控探頭泛濫
昨天,相關專業人士告訴錢江晚報記者:有一些人在自己的店鋪安裝監控后,會主動到螢石社區等網站分享直播;還有一類網站,可能是盜用了螢石社區等網站的直播鏈接;第三類是有人裝了監控后,會將直播內容同時上傳到“云存儲”,但云存儲的登錄密碼被破解。或者當事人在安裝監控時,不小心打開了共享的功能。
那么,如何避免被直播?
專家介紹,在安裝監控上傳云存儲時,應該注意不要用初始賬號和初始密碼,同時要關閉共享功能。
如何避免被直播
安裝時不使用初始賬號和密碼,關閉共享功能
專業人士稱,除了警方的監控系統,在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,還有各種單位或私人安裝的監控攝像機,后者是視頻直播網站主要的“片源”。
除了自愿上傳分享者,很多直播內容被直接上傳到網絡,是與安裝時不夠謹慎有關。
溫州市區一專營安防設備的技術人員告訴錢江晚報記者,現在許多監控探頭,實時拍到的東西,不是存在自己電腦硬盤里,而是直接上傳到云存儲系統。很多人在安裝時比較粗心,不小心就點開了“分享”功能。這樣,監控直播其實就直接放到了網上。還有一些人在直播視頻上傳時,直接使用初始密碼,很容易被破解被盜取。
這位技術人員建議,安裝監控攝像頭時,應避免使用初始賬號和密碼。如果涉及隱私內容,還要用心檢查一下設置的模式,盡可能關閉共享功能。
警方稱,私人安裝無須許可,涉及犯罪時才會介入調查
錢江晚報記者從溫州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,因為公共安全問題,警方很早就在布控“全球眼”監控系統。但在公共系統之外,還有很多私人安裝的監控攝像機,這些并沒有納入公安相應的許可和備案程序。
公安部門表示,私人監控視頻和圖像的采集、保管和利用,都屬于個體行為,相關責任由個人承擔。
民警告訴錢江晚報記者,比如在咖啡店、書店等場所安裝攝像機,是商業經營者自行安裝,并不需要經過警方的準許。因此,如果監控信息在網絡上公開,侵犯了被拍攝者的個人隱私,應當由被拍攝者去起訴侵權。
如果安裝監控者,是主動上傳直播視頻的,那么侵權者就包括視頻直播網站和安裝監控者。
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,目前監控設備、攝像機的買賣和流通,國家也沒有禁止性的規定,其流通目前仍然比較自由。在電腦市場里,幾十元就可以買個監控攝像機安裝起來。
不過警方強調,一旦這些視頻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,使他們掌握了當事人的生活規律,并借機進行犯罪,公安部門將介入刑事調查。
律師說法
傳播監控視頻涉嫌侵犯公民隱私
浙江時代商務律師事務所陳一來律師稱:
普通公民的個人隱私,諸如肖像權和隱私權,都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。而且,不管是在公共場合還是私人領域,公民個人隱私都一樣受保護。具體到這條新聞中,就是錄制的視頻不能私用或傳播。
商家安裝視頻監控,也只能作為影像留存,未經當事人同意,不能傳播或轉為他用。視頻信息,必須要經過當事人同意,才可以公開。此外,也只有司法機關具有法律豁免權,可以借視頻展開案件調查。
如果未經當事人同意擅自公開視頻信息,即便商家在網站上掛出了免責申明,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。商家所謂的免責聲明,并不能免除對公民隱私造成的侵權責任。
作為商家,尤其要注意,不能私自截取監控視頻信息。一旦個人信息公開化,商家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,轉載方也將承擔連帶責任。
今天,我通過某視頻直播APP,看到余杭一家蛋糕店服務員忙碌的場景。
我打電話過去說了這事,服務員還不信。我就讓她比劃幾個動作,然后我告訴她,她明顯緊張了,幾分鐘后看,監控被屏蔽了。
我明白這個服務員為什么緊張——隱私正在被直播,而本人卻不知情。對于電腦和手機前的好事者來說,這可能是可以滿足窺私欲的精彩的真人秀。但對于被拍攝者來說,想想真是有些可怕。
那么,如何規范這一類行為?采訪中,民警有些為難地說,如沒有涉及犯罪,好像還沒有處理這類事情的先例。所以,我想在這里呼吁,加強對這方面的監管。
美國早在1974年就頒布了《隱私權法》,他們還頒布了眾多的涉及網絡隱私權保護的法律和政策,典型的如《電子隱私通訊法》、《兒童在線隱私保護法》、《全球電子商務框架報告》等,可以說是緊跟現實緊跟科技的發展。
我們是不是也該行動起來呢?
來源:錢江晚報